杜克大学社会学系
中美贸易关系,在拜登上台之后,还没有显露改变迹象。另一方面,去年末达成的全球最大贸易协议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则带来一种新气象。在“双循环”格局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如何演变?这是当下人们反复讨论的重要问题。
在《文化纵横》00年第六期中,高柏教授撰文提出,中美关系的关键不是修昔底德陷阱,而是“萨缪尔森陷阱”,中国能否跳出这一陷阱,是一个关乎国运的战略问题(点击蓝字可阅以往文章)。本文则继续这一话题,强调中国已启动半个世纪以来的第四次历史性开放,关键是重新理解“对等开放”这一国际原则。他全面复盘美国成为全球经济领导者的历史、美欧经济二战后复苏史、美日经贸冲突史、WTO谈判史,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史,认为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已到了需要超越“发展中国家心态”的时候。中国要再往前走,理应在规则、管理体制、产业标准等方面,打造一个有利于自由贸易的环境。这不是向西方让步,而是中国在GDP成为世界第一时有必要实现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性内容。他强调,“对等开放”绝不意味着放弃自主发展和产业升级,而是要为国际上接受“世界中的中国”寻找最低限度标准,这可以降低国内的调整成本;而为国内接受一个“中国中的世界”寻找最高限度共识,则会推动更深入的改革。
本文原题为“对等开放: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载于《文化纵横》01年第1期,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对等开放: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上篇指出萨缪尔森陷阱比修昔底德陷阱更有助于中国理解和处理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和冲突。因为修昔底德陷阱是无解的,它透过零和博弈的眼镜看待一切,最后很可能把两国引向战争;相反,萨缪尔森陷阱是有解的,因为它聚焦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本文认为,对等开放是在错综复杂的乱局中避免大国对抗的既关键、操作性又强的解决方案。中国在国际贸易秩序中应该开始从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毕业”,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打造国内贸易投资环境,迎接半个世纪以来对外开放史上的第四次飞跃。
中国一直深陷萨缪尔森陷阱的原因是对对等原则研究不够。这里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长期以来对国际*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