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丹尼特是谁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4/8/19 17:36:00
斑蝥酊斑秃 https://m.39.net/pf/a_4344161.html
<

当一切感官都逼近真实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

的界限是否还会那么明晰?

尽管疫情当头,《失控玩家》仍然在上映42小时内斩获过亿票房。

“银行出纳员盖(瑞安·雷诺兹饰)发现自己其实是开放世界电子游戏中的背景角色,于是决定成为英雄,并改写自己的故事……”

从《骇客帝国》里面的人脑互联,到《楚门的世界》里面的真人秀设定,再到《失控玩家》,最后到最近非常火的元宇宙概念,整个世界俨然已经向虚拟化迈进,仿佛一个平行世界已然构建成型,坐等拎包入住了。人似乎真的在走向虚拟。

心灵是运行在大脑硬件之上

的模因虚拟机吗?

如果我们以电脑来类比。人的眼睛就是光感器,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其他的感觉器官也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能将声波振动信号、温度信号、气味信号、皮肤压力信号等,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个将各种物理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我们叫作编码。

人类的大脑硬件,本身像是一个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而人类的意识,则是运行在这台计算机上的虚拟机。这个虚拟机本身类似冯诺依曼架构,是串行处理的,一次只能完成一个任务。这台串行机所依次计算的内容,所串行处理的任务,就成了我们的意识流。

在丹尼特看来,今天的认知科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大致上相当于演化生物学家还不知道DNA的阶段。那时,人们只知道表现型,不知道基因型。而且,认知科学的发展难度也会比生物学要高,因为基因信息都是用ACGT这四种碱基的排列组合来表征的,而语义信息似乎不必要用特定的方式来表征,它的表征方式很多样……

缸中之脑、对外部世界的经验、虚构的世界、多重草稿模型、为达尔文辩护……如果我们给人工智能设定非常复杂的情绪模式、感情模式、学习模式,然后把它们投放到陌生星球上。它们完全不知道人类的存在。多年发展下来,它们认为自己就是有意识的,是一种智慧生物,因为它们认为自己会愤怒,还会建立感情。但它们的造物主人类会说:难道你真的以为自己有感情?那只是我输入的程序代码罢了。

但这些AI真的没感情?不是说“我思故我在”吗?当然了,我们接下来还得定义“思”,但假如要定义“思”,我们就再一次走进了认识论的迷区:你以为你真的能认识并定义一件主观事物——像是“思”这样的东西?

你为什么能看到颜色,不是因为物质本来有颜色,也不是因为你赋予了他们颜色,根本没什么颜色,他们只是一堆分子,而你也只是一对脑神经,颜色,是,你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但这不代表什么,这是幻觉,是自然让我们生存而运用的手法,是一些奇妙的脑部多重草稿的综合效应,其实你没有看到什么,甚至到了分析的最后,连你自己都不存在……

丹尼特是谁?

丹尼尔·丹尼特,美国哲学家、作家及认知科学家。其研究集中于科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特别是与演化生物学及认知科学有关的课题。

——他以对人类的认知与意识的研究而闻名。

今天为您带来《丹尼特》一书,作者塔德乌什·维斯劳·扎维德斯基(TadeuszWieslawZawidzki,—),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家,美国哲学协会会员。

我们人类是有意识、有思维、自由和负责任的行动者。但是,科学表明,我们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由简单的生物化学成分构成,组成了复杂的自我维持结构。如何协调这两个看似不相容的人类形象?塔德乌什·扎维德斯基对丹尼特的工作进行了概况,阐述了他如何将人性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思维、意识和意志的自由,与对人类的科学研究相调和。在阐述过程中,该书着重强调了达尔文主义思想在丹尼特的协调方案,以及他关于我们意识的“实在性”及其属性的开创性观点中的重要作用。

人是什么?

思维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什么?

在《丹尼特》里

通通都能找到答案

人只不过是一个物质系统,由简单的生物化学分子构成,它们排列成相当复杂的、自我维持的结构,由在进化中选择和遗传下来的基因蓝图建构而成,并受各种环境变化影响。这样的系统如何能具有意识思维和意愿?这样的系统如何能对所作所为负责?

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首先也是首要的,人有思维。这意味着什么?思维总是关于某物的思维。人们有关于他人的思维,关于他们自身的思维,关于他曾经去过或想去的地方的思维,关于他们吃过或想吃的食物的思维。因此,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就是思考某物的能力。哲学家们为此现象创造了一个略带迷惑性的术语:“意向性”(intentionality)。在日常英语中,有意图地做某事就是特意做某事。但哲学家所理解的意向性的含义与此相关却又有所不同:它是关涉某物的性质。思维具有意向性,因为它们关涉他物。

思维并非唯一具有意向性的东西。例如,语词也有意向性。“猫”这个词,也就是“C-A-T”组成的字符串,是关于或表示猫这种毛茸茸的、喜怒无常却被许多人养作宠物的哺乳动物。许多图像也具有意向性。凡·高(vanGogh)的自画像指涉凡·高,而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Ricci)的照片表征克里斯蒂娜·里奇。不过,认为思维的意向性是最重要的意向性这一观点存在争议。

不但具有意向性的东西有很多种,具有意向性的思维也有很多。我们将对象、情境或事件称为思维所关涉的内容。假设你有某种思维,而且你认为思维的内容是真的,例如,你认为冰箱里有啤酒,经过核实,你发现冰箱里确实有啤酒,所以你认为它是真的。认为某事是真的就是相信它,因此,人们认为其内容为真的思维就被称为信念(beliefs)。另一方面,假设你有一种思维,你希望其内容为真,例如,你想喝啤酒,你意识到你想让它发生,因此你希望(want)它为真。希望某事为真就是意欲它,因此人们希望其内容为真的思维就被称为意欲(desires)。

根据常识形象,人不仅有意识,还有自我意识。此外,人对自己在某个特殊时刻所意识到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如果一个人严肃地说出她感觉疼痛,那么她必定在疼痛着。笛卡尔明确地阐述了关于这种假设的古典理论。他主张,人的心灵对人而言是完全透明的:人们在他们所意识的内容方面不可能犯错,人们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们不了解的东西(Descartes,,p19)。

根据常识形象,人的有意识性的经验是不可言说的(ineffable)。这意味着用公共语言无法表达意识经验的准确特征;语言无法描述人体验到他的经验时是什么样子。想象一下向一位盲人解释红颜色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情形。

当然,上述摘抄只是书中知识的九牛一毛,若要真的走进丹尼特的思想体系,了解他涉足心智的科学研究,还要在书中找寻答案。

新书资讯

丹尼特

书号:-7---2

作者简介:

塔德乌什·维斯劳·扎维德斯基,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家,美国哲学协会会员。目前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兼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心脑研究所联合主任,负责研究所的心脑研究辅修课程。扎维德斯基本科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而后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认知社会学等。—年,扎维德斯基在俄亥俄大学担任哲学助理教授,年进入乔治·华盛顿大学,年获得终身教职。迄今为止,已出版《丹尼特》()和《心灵塑造》()等著作,并参与了《牛津4E认知手册》《社会心理学指南》等著作的编写工作。

译者简介:

宋尚玮,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心灵哲学和认知哲学研究,出版专著《丹尼特的自然主义认知哲学》和译著《方法论哲学导论》。

专家评论:

扎维德斯基前所未有地揭示了我思想体系中的系统结构,并且比我更为耐心地展示了各个部分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相互契合。扎维德斯基还有益地指出了某些薄弱环节,这些环节需要我做进一步的研究。——丹尼尔·丹尼特,塔夫茨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奥斯汀·弗莱彻哲学教授

这显然是迄今为止出版的最好的关于丹尼特思想的介绍。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开始接受哲学教育的地方,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丰富已有知识的地方。——邓·罗斯(DonRoss),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哲学教授

丹尼特哲学的出色总结。——波·达尔波姆(BoDahlbom),瑞典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哥德堡IT大学教授

原标题:《丹尼特是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尼特是谁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