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加拿大一直是对美国十分顺从的,不少人认为加拿大就是美国的“附属国”。
那么,加拿大真的心甘情愿做美国的“附属国”吗?看完本文,你可能会对加拿大有不一样的认知。
▲加拿大和美国在北美洲的位置1.加拿大人在历史上并不惧怕美国
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是,加拿大和美国曾经都是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的一部分,它们“本是同根生”,都是受英国统治的一方,只是独立时间早晚的区别而已。
然而从美国独立到19世纪后期的年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那时候加拿大不但不怕美国,反而一次又一次地让美国吃瘪。
18世纪的英国并没有独霸北美,当时法国在北美也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其中以魁北克地区为代表的加拿大省就曾是法国殖民地(至今魁北克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仍然是法语),此地在七年战争(—年)时被英国夺取。
▲年的北美各国殖民地▲年后,法国基本退出北美大陆殖民体系,都是七年战争导致的地缘格局变化
英国夺取该地区后,设立了上加拿大(今安大略省)和下加拿大(今魁北克省),以下统称加拿大省。
随后,英国将今属于美国中部领土的俄亥俄流域与上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划归给了魁北克地区,以限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势力范围,结果成为了激化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暴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年,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正式打响独立战争,并发布了《致加拿大人人民书》,想要让加拿大成为新国家美国的第14个州,一起合伙反抗英国统治。此刻的加拿大人因为英国当局通过《魁北克法案》,保证法国殖民者的语言和宗教自由,比较拥护英国当局,拒绝同美国大陆军一起行动。
美国见加拿大不愿配合行动,打算直接把加拿大地区打下来,于是在分兵进攻加拿大的魁北克和蒙特利尔地区。
▲英国蒙哥马利将军之死于年12月31日美国对魁北克的袭击
可是加拿大防守严密,美国大陆军战斗力差导致久攻不下,加上英军及时前来增援,尚未独立的加拿大第一次挫败了美国的进攻,美国的“亲英派”在战争中大批逃往加拿大省。
而美国大陆军在进攻加拿大时强盗般的占领行为,也让加拿大人对美国心生厌恶,更加和宗主国英国站在了一边。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卖命援美”支持下,美国最终成功独立。美国在和英国就独立问题谈判时,声称让英国把加拿大省划给自己统治。英国当然不能同意,美国你一个叛臣逆子仗着我多年死敌(指法国)的势,就想得寸进尺?
美国从诞生起就遗传了和英国一模一样的强盗殖民者属性,自然会继续觊觎加拿大。而加拿大当时和美国的边界十分粗略,就给了美国再次军事入侵的机会。
年,正当英国和拿破仑帝国在欧洲战场角逐时,美国瞅着英军在加拿大兵力空虚,决定来一把偷袭。当时美国人口达到万,有70万民兵和0常备的正规军,而加拿大人只有不到人的兵力。
▲年战争,美加边境的伊利湖上的战争场景
美国人觉得自己飞龙骑脸怎么会输,谁料美军自己指挥不行,入侵的美军被加拿大人以少胜多打败了。英国在基本料理完欧洲战场后,往北美方向大规模增兵,准备好好收拾美国一番。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一幕:加拿大军在英国殖民军的带领下,南下入侵美国本土,直接攻克首都华盛顿,将总统府一把火烧成黑炭,后来美国人回来将总统府用白漆刷白,才成了“白宫”。
▲年大火后的白宫废墟我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经常说世界上哪个大帝国首都被谁攻破几次,而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首都,唯一一次被攻破就是加拿大人联合英军干的。
▲加拿大和英国人在布雷登斯堡战役中获胜后,进入华盛顿特区,烧毁包括白宫在内的建筑物。
英国本来是想趁这个机会重新把美国变成殖民地的,但是此时美国羽翼渐丰,在随后的战争中,美国与入侵的英军以及加拿大人打成了相持阶段。最后美英两国签订了《根特合约》,将领土恢复到了战前状态。
在接下来的几年,美国和加拿大将东部边境固定在今日的状态。美国入侵加拿大的行动屡屡受挫,只能改变扩张方向。
再后来的几十年里,美国发动“西进运动”,夺取了中西部原西班牙殖民地和印第安人的土地。加拿大人认为美国的行动会威胁自己的西部边界,决定也向西扩张。两国就靠这样的“领土竞争”行动,逐渐成长为世界上面积第二和第四的大国。
不过此时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和美国已经展开了贸易往来,殖民地总督埃尔金勋爵和美国国务卿签订互惠条约,建立了一些自由贸易区,关系较之前要有所缓和。
地广人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北美殖民地向工业更发达的美国出口初级农产品,而美国制成工业成品再出口给北美殖民地和其他国家。
19世纪60年代,美国北方联邦党人和南方同盟爆发了大规模内战。北美殖民地起先配合英国政策,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但是北方联邦党人所展现的咄咄逼人的态势,甚至扣留南方同盟派往英国的使节,让这些英属北美殖民省份认为如果北方胜利后会再次入侵自己,于是转向同情和支持南方同盟。
▲美国当局颁发给在美国内战中参与北军的军人的证书,嘉奖他们“捍卫宪法”、“捍卫国家统一”
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已经初步具备新一代列强的国力,而英属北美殖民地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寒冷,人口较美国要少得多。因此即便是一分为二的美国,其北方军队对加拿大等省份而言仍是强大的威胁。
因此,加拿大省麦克唐纳殖民政府在英国的支持下,修建连接沿海各省的铁路,扩充了大量兵源,以应对北方的入侵。
战争后期,南方同盟派出特工潜伏加拿大省,在北方实施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意图挑起英属北美殖民地与美国北方的战争,而加拿大事后释放了这些特工。
恼羞成怒的美国立即宣布废除与加拿大省的互惠条约,对加拿大省出口的初级产品施加高达48%的报复性关税。不过直到美国内战结束,加拿大省和美国也没有发生直接的武力冲突,可能是担心年火烧白宫之事再次重演吧。
加拿大省受限于自身实力,长期对美国采取守势。但至少在军事上,无论英国军队在不在场,它基本都挡住了美国进攻,还打出过漂亮的反击战,有点类似于当年蜀汉以一州之力屡挫魏国。因此,它对曾经同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是较为平等的心态,甚至还有一丝丝优越感的。
▲在多伦多的年战争纪念碑雕塑,描绘了一个加拿大士兵(站立金色者)战胜了美国士兵(倒地银色者)。
2.利用美国,加拿大实现独立和发展
美国的国力在内战结束后进一步增强,其联邦军队的战斗力也刷新了英国的认知,让英国不再小觑美国的实力。加之此时普鲁士在欧洲打响王朝战争,英国为了维持“大陆均势”政策,避免欧洲再出现一个超级强国,将北美殖民地的部分军队转移到了欧洲地区,使得加拿大的防御力量减弱了不少。
尽管美国总统林肯之前表示不会进攻加拿大,但是对美国不信任的加拿大人,多次上书英国政府请求多多给予军事支持。然而英国视北美重要性不如欧洲局势,加之美国当时和英国的经贸联系已经很深,英国没有重视加拿大人的请求。
求人不如求己,加拿大人在失望之余,决定学习美国当年的做法,由自己来统合北美其他殖民地的力量,以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
原来加拿大与其他英属北美各省虽然会有联合行动,但是总体是各顾各的,离开英国就是一盘散沙。不过当时,英属北美各省已经进行了议会改革和建议责任政府的尝试,加拿大殖民政府首脑麦克唐纳决定在各省政治改革的基础上,促成一个统一的“英属北美联盟”。
年,各省在爱德华王子岛的夏洛特敦举行了第一次联合会议,加拿大省代表主导了这次会议,提出了联盟的方案。经过反复几次磋商,各省最后在魁北克签署了《魁北克决议》,迈出了联合的第一步。
▲年9月,夏洛特敦举行第一次联合会议的与会代表
英国虽然撤出了一部分北美的力量,但是它仍然想保留自己的北美殖民地,因此同意了《魁北克决议》,并于年通过了《英属北美法案》,以该法案为宪法成立了实行联邦制的准国家“加拿大自治领”。
▲年至年加拿大各省的地图。年7月,加拿大自治区由英属北美的几个省创建:加拿大(分为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
同北美十三州独立时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影响不同,加拿大自治领的领导人物是标准的英国清教徒,不愿意采取美国那种各州高度自治的宪政体制,而是要注重“联合”,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联邦。麦克唐纳任第一任联邦总理,而这个联邦的国家元首是英国国王,至今犹是。
▲加拿大第一任总理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年)
美国和加拿大自治领的“西进运动”都持续了数十年。加拿大人先是从宗主国手中花巨款取得西部和西北部的曼尼托巴省、育空地区等,最终将北美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和温哥华岛并入自治领中,除纽芬兰外,基本与今加拿大国家面积相同。
在统一这些地区的过程中,有些省份和地区组成政府试图加入美国,被加拿大政府武力镇压。
加拿大自治领仿效美国的《宅地法》颁布《自治领土地法案》,巩固对这些土地的统治。加拿大还学习美国,制定自己的太平洋铁路计划,试图修建联通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土地,并积极向新占领的西部地区移民。
加拿大自治领还为了调和境内的英裔和法裔居民的矛盾做了很多工作和妥协。在麦克唐纳时期,加拿大自治领拒绝成为英国争霸世界的棋子,只想闷声发大财,之后的劳里埃政府也较少参与英国发动的战争。但是为了抵抗美国的压力,加拿大自治领依旧保持对英王的效忠。
美国内战期间,美国对加拿大征收了报复性的关税,并且拒绝接受加拿大自治领重启互惠条约的请求。
于是,加拿大决定反制,也对美国出口的机械、鞋靴等制造业产品征收25%到30%的关税。由此可见,两国互征关税不是21世纪才有的事,而是在国力已经有明显差距的19世纪后期就发生了。
▲暗示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的漫画(猪食槽里的食物写着“加拿大原料”)
19世纪末,美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加拿大自治领在国力方面的差距更明显了。美国的扩张欲望也进一步增强,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菲律宾等地区。
在美国阿拉斯加与加拿大育空地区的边界纷争中,美国军队率先占据阿拉斯加南部的狭长地区。英国说好的要为加拿大自治领主持公道,结果却对美国做出了妥协,使得加拿大自治领失去了育空地区的出海口。狂妄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甚至扬言要再度入侵加拿大。
▲美加两国在美国阿拉斯加与加拿大育空地区的边界争议
两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武力冲突,因为没有英国撑腰,加拿大自治领不敢武力从实力远胜自己的美国手中夺取争议地区。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加拿大人,劳里埃总理说:“很遗憾我们与美国这样一个大国为邻,它从来都自私自利,只想牢牢地抓住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其他国家;很遗憾我们的国家虽然在发展繁荣,但仍然是一个殖民地。”
这番话道出了加拿大人对美国的真实想法:一个和自己同文同种,但是却自私自利的强大恶邻。
▲年12月20日,加拿大抗议民众于向美国驻蒙特利尔领事馆前的布什海报上扔鞋
加拿大人直到现在也是这种想法,一方面同出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简单说可以近似等同于英语文化圈),有天然的亲近感;另一方面又并不甘心听美国的话,常常是迫于无奈。毕竟美国那一套价值观能够忽悠别人,忽悠不了同是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国家。
同时,加拿大认为英国也靠不住,应该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才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加拿大在之后的战略抉择中,由原来的亲英逐渐转向为在英美两国之间骑墙,通过与两国的经贸联系壮大自己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说,美国这个加拿大人的“敌人”,反倒促进了加拿大的独立和发展过程。
3.关键的主权问题上,加拿大对美国都很刚
美国在二战和冷战期间,尽管依旧是本国利益至上,但是还是讲究“程序正义”和“道德标杆,”对盟友也是照顾的,不像冷战后那么无下限。
美国尽管是以经济控制的形式,让加拿大成为美国事实上的的经济殖民地,但是也真正帮助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再像19世纪时那么咄咄逼人侵略土地了(控制了加拿大经济后也没有必要再夺取土地),而是努力营造一个伟光正的形象,即自由世界的“灯塔”,让加拿大人成为自己的拥簇。
加拿大人在战后对美国的看法也是有史以来最正面的,主动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参与20世纪50年代远东的战争,和美国、苏联一起将英法势力赶出苏伊士运河,站在美国一方与苏联冷战。
两国的边境也几乎成了不设防状态。这时的加拿大名义上还归属于英联邦,但事实上已成为独立国家,并成功成为美国安稳的后院。
▲加拿大和美国之间边界不设防,这是穿过一家图书馆的美加边界
但是随着国力进一步增强,加拿大的民族主义也有所抬头。国内反美或不信任美国的势力和呼声本就不小,这时候更是影响了加拿大的政治方针。
在美国的盟国里,加拿大是少数几个不允许美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和设置核武基地的国家(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加拿大不允许美国在本土设置导弹基地威胁苏联),还收回了驻扎美国基地的纽芬兰岛,完成了加拿大的最终统一。
美国可能认为反正加拿大近在咫尺,跳不出自己的手掌心,设置军事基地的需要也不迫切,也就没有强逼加拿大同意此事。
美强加弱的态势,决定了在两国之间发生矛盾时,美国通常都掌握着主导权,但是加拿大通常都会尽力斗争,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方面集中体现在年上台的老特鲁多(皮埃尔·特鲁多,也就是现任加拿大总理的爸爸)总理执政时期。
▲加拿大第15任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和青年时期的贾斯廷·特鲁多
受国内民族主义的影响,老特鲁多努力摆脱加拿大是美国附庸的人设。他用联邦政府的力量保护与扶植加拿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立作为加拿大民族企业的“加拿大石油公司”,把加拿大石油资源牢牢抓在加拿大人手上。这些都是旨在避免美国的全面控制。
在一些关键的主权问题上,老特鲁多表现得比较强硬,比如加拿大在和美国相邻的北美五大湖地区由于环境主权问题常起争端,美方在五大湖排放污染上常常耍无赖,不履行协议。
但老特鲁多还是坚持美国履行《五大湖水质协定》,保护自己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大湖地区年产塑料垃圾过万吨,这是五大湖湖边城市芝加哥的一处垃圾桶
由此可见,即便是到了两国实力差别很大的今天,加拿大在关键的主权等问题上,对美国都是很强硬的。但是在其他的问题,加拿大会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全部或部分听从美国的要求。
▲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NORAD),是加拿大与美国之间军事合作的典范
由此可见,加拿大人对美国的态度总体而言是矛盾的。一方面,同一昂撒文化圈的先天共同点,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文化上的正面影响,让加拿大人对美国有一定程度上的亲近感,愿意去配合协调对方的行动,“五眼联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组建的起来。
▲年2月19日,奥巴马登上渥太华空军一号时,加拿大皇家警察敬礼
另一方面,美国强大的国力,一直奉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当初侵略加拿大的历史事实,让加拿大面对美国时保留着心眼和提防,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主权,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加拿大现任总理贾斯廷·特鲁多天堂太远,美国太近!不论加拿大的政府再怎么换,加拿大对美国的国策基本延续到了今天。这下让我们再看看老特鲁多的儿子,如今的小特鲁多总理的做法,你就能理解为啥加拿大会反制美国了。加拿大只是美国安稳的后院和小弟,并不是那种全方位的“附庸国”,也不甘心被附庸。
▲加拿大驻华盛顿大使馆的标语上写着“朋友,邻居,伙伴,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