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丹尼特,美国哲学家、作家及认知科学家。其研究集中于科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特别是与演化生物学及认知科学有关的课题。
——丹尼特以对人类的认知与意识的研究而闻名。
缸中之脑、对外部世界的经验、虚构的世界、多重草稿模型、为达尔文辩护……如果我们给人工智能设定非常复杂的情绪模式、感情模式、学习模式,然后把它们投放到陌生星球上。它们完全不知道人类的存在。多年发展下来,它们认为自己就是有意识的,是一种智慧生物,也许它们还认为自己会愤怒,会建立感情。但它们的造物主人类会说:难道你真的以为自己有感情?那只是我输入的程序代码罢了。
但这些AI真的没感情吗?不是说“我思故我在”吗?当然了,我们接下来还得定义“思”,但假如要定义“思”,我们就再一次走进了认识论的迷区:你以为你真的能认识并定义一件主观事物——像是“思”这样的东西?
你为什么能看到颜色,不是因为物质本来有颜色,也不是因为你赋予了他们颜色,根本没什么颜色,他们只是一堆分子,而你也只是一堆脑神经,颜色,是,你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但这不代表什么,这是幻觉,是自然让我们生存而运用的手法,是一些奇妙的脑部多重草稿的综合效应,其实你没有看到什么,甚至到了分析的最后,连你自己都不存在……
意识赋予了我们有关“生命”的幻觉,我们不懂自己的意识,就如无法向盲人解释红颜色。
我们可以通过思考一些经典的哲学难题来更好地理解意识领域。尝试一下这个实验。倒两杯水,一杯是温水,一杯是冷水。把一只手放入温水中,之后再把同一只手放入冷水中,最后再放回温水中,这种感觉是怎样的呢?如果你和多数人一样,那么你会觉得第二次的水温比第一次热得多。这额外被感觉到的热量从哪儿来?温水的温度是恒定的,因此热量不是来自温水。它来自你的内心。然而,无论我怎样以科学客观的方式从外部研究你的皮肤、神经或大脑,我都找不到这额外的热量。我看到的只是活跃着的皮肤和神经细胞。我找不到对变得更热的水的那种感觉。所以,它在哪儿?在意识领域中。再举一个例子。尽可能走近一座房屋,以便你能同时看到整个建筑物。现在开始慢慢远离房屋,房屋变小了。正在变小的房屋在哪儿?它不在外部世界中。真正的房屋不会变小,它还是原来的尺寸。因此,变小的房屋在你内心之中吗?它是某种可见的映像吗?如果是,那它就不能以科学客观的方式来研究,因为如果我观察你的眼睛或大脑内部,我看到的只是活跃的神经细胞;我看不到房屋变小的样子。变小的房屋映像就像上面那额外被感觉到的水的热量一样,都在意识领域中。
哲学家通常会区分两种意识。第一种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意识。人类和许多动物都会经历诸如疼痛、愉悦、饥饿、恐惧等的感觉。这些都是有意识的状态:很难看出对人类和动物进行的外部研究揭示出人和动物经历这些感觉究竟是什么样子。第二种意识只属于人和黑猩猩——黑猩猩很可能是离我们最近的灵长目远亲。这种意识通常被称为“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尽管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许多动物都有感觉经验,但认为多数动物在经历感觉时能想到自己正在感觉,这一点值得怀疑。将感觉到疼痛与想到自己正在感觉到疼痛做个比较。很难否认动物和婴儿会经历疼痛的感觉,但也很难相信他们经历疼痛时能想到他们正在经历疼痛。根据常识形象,人不仅有意识,还有自我意识。此外,人对自己在某个特殊时刻所意识到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如果一个人严肃地说出她感觉疼痛,那么她必定在疼痛着。笛卡尔明确地阐述了关于这种假设的古典理论。他主张,人的心灵对人而言是完全透明的:人们在他们所意识的内容方面不可能犯错,人们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们不了解的东西(Descartes,,p19)。上述观点正是丹尼特的主要抨击对象:他称之为“笛卡尔剧场”学说(doctrineofthe‘CartesianTheatre’)。该观点认为,当一种经验、一种感觉或一个思想在心灵的舞台上出现并呈现在人自身面前时,人就开始意识到它。内省可被理解为一种内心的审视:人们观察他们的心灵去发现他们在思考和经历的东西。
根据常识形象,人的有意识性的经验是不可言说的(ineffable)。这意味着用公共语言无法表达意识经验的准确特征;语言无法描述人体验到他的经验时是什么样子。想象一下向一位盲人解释红颜色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情形。
大多数人不能将思维和意识清楚地区分开来。然而在丹尼特的著作里,或更宽泛地说,在心灵哲学里,命题态度与意识通常会被区分开。这样做有几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是意识经验不可言说。使用公共语言表达意识经验的准确特征即便不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命题态度的内容通常可以用公共语言描述出来。因此,意识与思维在一个关键点上截然不同:后者易于用语言表达而前者不能。
另一个区分思维与意识的原因是,无意识思维存在的可能性。自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第一次提出人的行为可以根据无意识的信念和意愿进行解释,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接受了我们的一些思维很可能是无意识的。这表明,使某物成为思维的东西与使某物成为意识状态的东西有所不同。细想一下,似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有许多他们没有明确意识到的关于世界的信念。
当你读到这儿的时候,你可能会相信在离你三英寸的范围内没有一条活鲸鱼,但在读之前,你没有意识到这种信念。因此,看起来很可能是,你拥有信念及其他命题态度而你却没有意识到它们。尽管包括丹尼特在内的心灵哲学家们将意识与思维区别对待,但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许多思维都是有意识的,或者所有的思维都至少是潜在的有意识的。而且根据常识形象,有意识的思维是最常见最主要的思维形式。无意识思维即便存在也是特例。所有思维都在“笛卡尔剧场”的舞台上演,以便人的“内心之眼”(innereye)可以观察到。内心之眼对它所查看的思维内容是不可能出错的:它总是准确地了解思维如何表征世界;它也总是准确地把握人在思考什么。
节选自《丹尼特》
图书资讯
丹尼特
书号:-7---2
定价:65元
作者简介:
塔德乌什·维斯劳·扎维德斯基,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家,美国哲学协会会员。目前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兼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心脑研究所联合主任,负责研究所的心脑研究辅修课程。扎维德斯基本科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而后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认知社会学等。—年,扎维德斯基在俄亥俄大学担任哲学助理教授,年进入乔治·华盛顿大学,年获得终身教职。迄今为止,已出版《丹尼特》()和《心灵塑造》()等著作,并参与了《牛津4E认知手册》《社会心理学指南》等著作的编写工作。
译者简介:
宋尚玮,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心灵哲学和认知哲学研究,出版专著《丹尼特的自然主义认知哲学》和译著《方法论哲学导论》。
专家评论:
扎维德斯基前所未有地揭示了我思想体系中的系统结构,并且比我更为耐心地展示了各个部分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相互契合。扎维德斯基还有益地指出了某些薄弱环节,这些环节需要我做进一步的研究。——丹尼尔·丹尼特,塔夫茨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奥斯汀·弗莱彻哲学教授
这显然是迄今为止出版的最好的关于丹尼特思想的介绍。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开始接受哲学教育的地方,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丰富已有知识的地方。——邓·罗斯(DonRoss),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哲学教授
丹尼特哲学的出色总结。——波·达尔波姆(BoDahlbom),瑞典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哥德堡IT大学教授
扩展阅读
金花的秘密
-7---6
定价:36元
作者:(德)卫礼贤,(瑞士)荣格
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未发现的自我
-7---0
定价:58元
作者:(瑞士)荣格
在这本书里,荣格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宗教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还对艺术,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许多精彩的论断。
“未发现的自我”书名本身就足够读者思索良久,探索自我会获得关于自己的真相,并产生一种心理优势,相信自己是值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