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因组变异、表观遗传修饰变化、基因表达水平异常都可能是引起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通常,在肿瘤机制探究和致病靶点筛选上,优先考虑基因组变异的因素。但如今单一组学已很难满足科研需求,质谱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已成为主流,无论是在致病机理研究,还是筛选肿瘤标志物与致病靶点,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上都发挥重要作用。
那如何利用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质谱多组学技术,在肿瘤中进行机制探究与靶向治疗研究呢?不妨来看看《质谱组学研讨会-肿瘤机制解析与分型诊断》研讨会吧
时间地点:
时间:年11月26日9:00-17:00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9号(瑞峰大酒店)
主办单位:
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质谱平台
协办单位:
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日程安排:
嘉宾介绍(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报告时间顺序)
许国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正在担任TrendsAnal.Chem.的特约编辑及Anal.Chem.,Anal.Chim.Acta,Metabolites等10多个国内外杂志编委。已在PNAS,NatureProtocols,Hepatology,AdvancedScience,DiabetesCare,CancerRes.,Anal.Chem.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高水平文章。申请发明专利超百件(其中50多项已授权)。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及其在疾病、中药、植物表型、食品安全等方面应用的研究。
吕海涛: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交通大学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QUT校长特聘教授席国际人才基金获得者,交通大学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等;同时兼任权威植物药杂志Phytomedicine副主编(IF4.3),FrontiersinMicrobiology副主编(IF4.3),以及PharmacologicalResearch(IF5.9)Section主编,ActaPharmaceuticaSinicaB(IF7.1),Proteomics(IF3.25)和ACSPharmacologyandTranslationalScience等权威SCI杂志的青年编委和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澳大利亚NHMRC基金会评审专家。
贺玖明: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任务1项;参与重大新药研发专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1个靶向抗肿瘤的水溶性紫杉醇前药研发;发表署名SCI论文93篇,包括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Adv.Sci.,PNAS,Anal.Chem.等论文。曾获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CAIA特等奖(2)。担任ActaPharmaceuticaSinicaB青年编委,北京药理学会药代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彭章晓: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助理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以一作或共一身份在《Cancerlett.》,《Analyst》《Sci.Rep.》,《Int.J.Mol.Sci.》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进行肝癌、胆管癌的病理机制研究以及癌症诊断标志物的筛选。
郭天南:教授,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郭教授十几年来一直专注于临床蛋白组学研究,先后在Cell、NatureMedicine、Nature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建立了一套独特的高通量临床蛋白质组方法学(高压循环-卫星扫描质谱技术,PCT-SWATH),解决了将蛋白质组学实际应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一个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对小量临床样本的高重复性高通量的质谱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大批量的临床样本(包括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以寻找生物标志物。此外,该技术体系也可以广泛应运用其它物种的微量样品以及石蜡包埋组织等难以进行蛋白提取样品的蛋白质快速高效提取酶解,以及基于DIA质谱采集模式的高覆盖度蛋白质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基于PCT-SWATH(DIA),郭天南教授协助多国合作者们建立了首批工业级别的大型临床蛋白质组平台,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的几个关键领域,包括肿瘤样本的异质性和肿瘤药敏性预测方向,做出一些原创性工作。
周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研究方向为基于质谱的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1)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质谱方法学研究;2)转化蛋白质组学研究;3)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寻找药物小分子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年于南开大学获生物学学士学位。年于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年至年在渥太华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担任质谱实验室主管。年3月担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和课题组长。已在Cell、Theranostics、Ebiomedicine、AnalChem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近五年发表60余篇),总影响因子,他引次,h指数33;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11篇,通信或共同通信作者论文26篇。
李大强:医院及肿瘤研究所双聘用PI。一直致力于肿瘤侵袭转移及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在CancerCell、MolCell、CellRep、Hepatology、JCellBiol、NatCommun、PNAS、Autophagy、NucleicAcidsRes、CancerRes以及CellDeathDiff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目前担任CancerResearch等杂志编委。
马晨菲:博士,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师从许国旺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的研究人员之一。以一作或共一作在JournalChromatographyA、Metabolomics等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国内第一本代谢组学著作《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ISBN:4)合著者之一,并参加编写植物代谢组学著作《植物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
舒烈波:博士,鹿明生物创始人总经理,生命科学自媒体BioArt联合创始人,上海师大企业研究生导师,闵行区领*人才;在《Proteomics》杂志发表国内第一篇多层组学整合研究论文,申请发明专利2项,软著20项,擅长蛋白组及代谢组学技术与整合分析;年创建鹿明生物并引入外部资本和运营管理经验,带领团队实现快速发展,协助合伙伙伴在NatureGenetics、Natureplants、MCP等国内外顶级研究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入选张江高科生物医药创业营第一届*员先锋站站长。
会议详情:可访问鹿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