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足温饱到吃得健康、从防控疾病到建设健康城市、从提高人均寿命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70年来,新中国风雨兼程,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奇迹的创造,卫生健康事业功不可没,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路,爱国卫生运动更成为健康领域的中国创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回顾历史,追溯光辉征程,为书写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光荣与梦想贡献源源不断的朝阳力量。
爱国卫生运动诞生的深刻内涵:
将公共卫生和群众路线结合
将爱国和卫生相结合,是中国的一个创举。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年,美国*府罔顾国际禁令,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细菌战。同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号召,*务院印发《关于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现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此成立。
除了历史机遇,爱国卫生诞生的背后还有着深刻的体制内涵——将公共卫生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的独创。公共卫生不是由供给者单方面完成,而是由卫生工作者、高危人群以及社会多方协作,而群众路线恰能发挥组织动员的作用。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保护人民健康”,为爱国卫生运动奠定了法律基石。年10月1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创卫工作正式启动,成为改革开放后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年、年、年、年和年全国爱卫会先后对《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行了5次修订。减少疾病的发生,是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精髓。整治环境卫生、除“四害”、调查研究地方病、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这些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使每个人成为健康生产的主体。这项工作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爱国卫生运动的新举措:
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历史进程中,爱国卫生运动也推出新举措,健康城市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健康城市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新公共卫生运动”、《渥太华宪章》和“人人享有健康”战略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为面对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行动战略。年7月,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在中国全面开展。
而健康城市的建设则以“创卫”为基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曾提出,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区同创”之路,创卫朝阳,脚步不停
年8月8日,北京市朝阳区正式启动以建设“健康朝阳“为核心的创建国家卫生区、国家健康促进区、国家健康区“三区同创”之路,举全区之力,从全民创卫、全域创卫、全面创卫、全力创卫四方面入手,秉持“创卫为民、创卫惠民”的初心,打赢了一系列创建“攻坚战”,区域环境卫生条件极大改善,人民群众文明健康素养显著提升。
有效治理环境脏乱点余处,完成7条重要道路沿线个问题点位集中整治,整治无证无照单位家,完成条背街小巷整治;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座,取缔地撮式(铁皮箱式)垃圾站个,加快推进农村地区18个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全区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10.3%,全区77条小微水体得到综合治理,让往日臭水沟焕然一新;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十三五”以来累计建成75个大中小微型公园,得到北京市“大尺度绿化看朝阳”的肯定……持之以恒履职责,践行初心砥砺行,一系列创建成果数据的背后,是全体朝阳创卫人辛勤的汗水和攻坚克难的决心。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发展品质、环境品质、管理品质和服务品质,大美朝阳正吹响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集结号,不断开创健康朝阳发展新局面。
在发展中熔铸辉煌,在巨变中彰显成就。创卫是一个永远向前、永不停息的路程,朝阳创卫行动将大力践行“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的理念,将创卫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激荡万众同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兵不卸甲再出发,创出一个更加和谐宜居的美丽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