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加拿大,水火也相容三联中读 [复制链接]

1#

原文

水果花载于中读App

因为妹妹在蒙特利尔老城附近上班,所以我在加拿大旅游的20多天里,经常去到蒙特利尔老城的圣母大教堂广场那里等她下班。广场是个好地方,游人如织、宽阔开朗,每天都有不同的街头艺人卖唱,还有欧式老建筑矗立四周,我去了那里不知道多少次,但直到离开的前几天,才发现广场边上还有两个很特别的雕像。

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前互相睥睨的男人和女人雕像

这两个雕像背对着,站立在广场两边。南边是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北边是一个身着香奈儿的女人,两人都抱着各自的宠物,神情傲慢,鼻子翘上天去,似乎对对方不屑一顾。许多人都在那里照相,我也好奇的凑近观察,在两个雕像的脚下,各有一块和雕像同一材质的牌子,解释雕像的由来——原来男人望向圣母大教堂,那是法裔势力的象征,说明他是亲法派;而女人望向蒙特利尔银行总部大楼,那是英裔势力的象征,自然是亲英派,有意思的是,亲法男人一副英国绅士派头,亲英女人则一身法国名牌,加拿大政府不避讳国内亲法、亲英两派势力的矛盾和冲突,并用这样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是很有意思的事。

早在16世纪,法国航海家就多次岛加拿大东海岸探险,到达今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并把这一带称为“新法兰西”。17世纪,“新法兰西”成为法国的一个行省。此后,法国皮毛商、探险家和传教士还深入到西部地区,应该说,法国是最先到达并殖民加拿大的国家。

但也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展开了和法国争夺加拿大的斗争,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逐渐取得了对加拿大的控制。19世纪末期,加拿大成为了自治的联邦国家,虽然从此独立,但英法的影响一直存在,至今国家官方语言同时为英、法两语,亲英派、亲法派也各有势力,而这次我去到的蒙特利尔,显然是法国的影响更加深远。

从蒙特利尔机场走出来,恰逢世界杯法国战胜比利时进入决赛,机场小酒吧里一阵欢呼,人们形喜于色;上到大巴后,听到的第一句话是“merci”——法语的“谢谢”;在蒙特利尔的二十几天,我发现不仅讲法语的人多,路边标牌等也是法语居多;而最让人兴奋的是法国世界杯夺冠后,我们看球赛的那条街几乎沸腾,许多人挥舞法国国旗坐着敞篷车呼啸而过,深夜还不曾停歇……二十多天里,我背着背囊徜徉在蒙特利尔的大街小巷、各个景点,深度感受这个被称为“北美小巴黎”的城市特色,无论市政建筑还是洋房小楼,无论圣劳伦斯河边的咖啡厅还是艺术节的啤酒档,当地人都说:“我们把巴黎搬到了这里”,是否如巴黎一般我不知道,只知道这个城市里的许多人,都以自己法国后裔的身份深以为傲。

这次加拿大之旅,以蒙特利尔为轴心,我还去了不少地方。多伦多只是经过,但在市中心也闲逛了半天,感觉它和香港的繁华地带很相似,是一座很有现代感的城市,但正是由于这千篇一律的现代感,独特感却少了很多;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自然也是要去的,感觉那一带更像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拉斯维加斯,大大小小的赌场,霓虹闪烁、夜夜笙歌,不过尼亚加拉大瀑布却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为壮观、震撼的瀑布;从多伦多到大瀑布,一路都是英语,法语几乎了无痕迹,而后来我去到魁北克城,则又像穿越到法语国家,更有意思的是,戴高乐还曾在这里高呼“法兰西万岁!”以致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加拿大国内的法裔势力备受压制,和蒙特利尔比较起来,虽然法国风情都相当浓厚,但魁北克城却显得更加精致和热闹;渥太华则是我在加拿大的最后一站,大概是首都的原因吧,国会山广场前,有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气氛,也是在那里,我看到了加拿大政府对于国内矛盾更深一层的诠释。

国会山广场的正前方,一座水池不断涌出水来,水池顶部却燃烧着火焰。导游跟我们介绍这正代表着加拿大政府的态度:正视国内矛盾,也承认它们的不同,但持有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实水火也能相容,融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渥太华的那个早上,飘着细雨,天色阴暗,还夹带着丝丝凉意。但在这座“水火相容”的池边,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包容并且强大的力量。

国会山前的“水火相容”

其实在我刚到蒙特利尔时就产生过类似的感觉,但那时只是觉得当我以游人的身份出现在异国他乡的街头时竟然毫无违和感。好像每个人都当你是本地人,默认你会法语,也默认你知道这里的一切,就此我还问过妹妹,妹妹说,他们是不知道你是游人啊,这里根本看不出谁是游人。想想也觉得正是如此,就像我跟朋友描述的那样——在地铁上随便照张相,至少能够看到三个以上不同的种族。虽然这样其实是给游人带来了不便,因为我们既不会法语,也一点都不熟悉这里,但相比起日本等国家那种礼貌的疏离,这种“毫无违和感”的感觉或者会让那些来自远方并打算在这里留下的人们从心底里愿意把这里当作新的家园——既然都好像是本地人了,那是不是应该更好的学习语言,更快的熟悉风俗习惯呢?不知不觉中就在这样促进你。其实,语言、习惯等都还只是表面的东西,更深层的却是让你更快、更深入的融入这个国家并为之奋斗。加拿大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短短一百多年便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因素,但以包容的态度融合众人之努力,我相信肯定是因素之一。

妹妹对我的看法不置与否,只是指出:其实蒙特利尔有一些只会讲法语的当地人,他们也相当的保守和刻板。我倒觉得,这其实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我的看法——总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总有各种各样想法,直面矛盾,求同存异,调解融合,共同发展,怎么样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从两座互相睥睨的雕像到国会山下的“水火相容”,正是这件了不起的事情,哪怕这仍是一条困难重重的历程,但只要选择了对的方向,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只是,当我们抱着“水火相容”的愿望去期待、实践美好未来的同时,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角落,战乱、纷争、仇恨、敌视仍无处不在,势同水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