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这几天在家翻了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生出了大不敬的想法,我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这本世界名著在我的眼里显得有些怪诞。第一是现实主义的小说特别适合拍电影,所以有非常大的风险被新的视觉艺术取代,米兰昆德拉说我要写没有办法被其他形式取代的小说,他做到了,大部分十九世纪现世分析作品都做不到,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这类文学作品呢?毕竟收藏家为什么需要两个相同的花瓶?第二是这本书太长了,长篇厚重,适合写沉重的作品,如果谁用长篇写了个喜剧,那就出*了,安娜是个悲剧,从题材上合适,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可能是年纪增长,让我去适应长篇的情感步伐有点力不从心,看不进长篇或许是现代人的浮躁,有好几次,我真的想快刀斩乱麻,对安娜和卡列宁说,离婚离婚离婚,快点离婚不就什么都结了!别在乎面子,自尊这种东西了,都是唬人的!每当这种想法冒出来,我便深深感到诗人都是年轻的,岁月让人变得什么都不在乎时,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所以文学是有年龄的,我不知道那些伟大的作家是怎么站在一个时间节点,回望过去的感情,又眺望未来的形象,他们似乎具有天然的长记忆力。庸俗化的说,每个生命的长短都在被自我调节,阶段远没有那么明晰。回到长篇和短篇的问题上来,现在的我似乎更喜欢短篇,精巧,有回味,就像抽根烟,长篇跟结了一场婚一样,我承受不了这样的厚重。当然,二者很难说出优劣,但超长篇我是不接收到的,哈哈哈,太tm难读了。第三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有点“莫名其妙”,我不反对莫名其妙,(在茶花女那篇,我们分析过莫名其妙的爱情为什么打动人)我疑惑的是二人的爱情没有那么打动人,特别是在卡列宁形象面前。我一度觉得这本书应该叫做卡列宁,这个人物太丰满了,衬托的安娜像个神经质的女人,渥伦斯基像个毛小子。上半年我看茶花女还给看哭了,下半年看安娜卡列宁娜竟然触动大减,原本期待的场景和段落如今看来也是平平。我一直觉得是我的问题,因为文学史上两个伟人,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都没有在我的心里引起特别大的共鸣,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缘故,我必须看了许多论文后才能认识到莎士比亚的价值,托尔斯泰也是如此,我非常不虔诚地认为托尔斯泰的文章停留在比路遥,陆文夫高一点点的水平上。唉,我觉得我还需要一点时间,毕竟艾略特说拜伦只是初具文字读写能力能引发轩然大波,我说理解不了托尔斯泰的文学魅力就只能是我的锅了。第四是有些文学评论说托尔斯泰应该把安娜中的议论删了,这样整体会更好,我真的想说,删了还看个啥,我们不都很喜欢老头子借着人物之口发牢骚吗?就好比你把拜伦的气话都删了,这本书就只剩骨头架子了。反正,安娜这本书我基本没做笔记,为数不多的几处笔记都是发牢骚。最后,这本书才看到第五章,后面还有三章,不知道会不会大幅修正我现在的印象。这两天和老爸谈了谈自己的想法,觉得过几年还能再择业,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禁和贫下中农听到合作社*策一般,充满了忐忑的怀疑和新生的希望。总归是好的吧,虽然可能失败,但也算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了,唯一不太明白的是既然老爸希望我念中文系,为什么当初考大学报专业的时候不让我报名呢?还和公公一起劝阻我?公公说,中文系很枯燥的,不是像你想的那样。他这样一个老过来人说这种话,我有什么反驳的余地呢?不过可以理解(释怀)的是,弯路是真正的生活方式,从游戏的角度看,只会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原本我以为这本书的封面太扯淡了,渥伦斯基看起来就是个小矮胖子,哈哈哈,结果看到后面觉得还挺形象的,渥伦斯基就是个小矮胖子。安娜也是个小胖子,这俩人都不瘦,和现在的审美差挺远的。关于这本书的另一件事是我怀疑这是删减版,虽然它已经很厚了,但是行文之间的不连贯性和文章长短的速度让我有比较充足的理由去捕风捉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