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装饰杂志年第1期介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整体设计:蔡仕伟)

艺术设计月刊

年第1期

年创刊/总第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PREFACE

写在前面

“理想”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没有理想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理想具有多重意味,对应的语境不同,其重要性也有很大差异,比如物理学中的理想环境,只是指相对纯粹的环境条件。对于设计学科来讲,理想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任何其他学科当中,这一概念恐怕都不像在设计学当中有如此之高的重要性,理想是设计学科的核心概念。

这要从设计的本质说起,“设计”即做事之前的一种预先谋划。预先谋划的依据,必然是一种理想的目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无论中外,不乏形形色色的“理想模型”“理想图形”。如果没有这些范型的存在,那么设计的具体展开也就失去了依据和基础。可以说,设计理论的发展都与对理想这一概念的界定变化有关。考察人类整体造物的历史可以发现,早期的理想模型更多是基于一种图形和形式,这种图形及其中的比例关系反映了我们头脑中理想世界的模型。到了现代主义之后,无论是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住宅系统,还是富勒的球体结构,其中有一个重大的转折——现代主义的理想不再是某种具体的形式,而是基于一定技术手段的一套构建逻辑。这一逻辑对应的是一个更为抽象的理想目标。多米诺系统对应的是一套能够快速建造,惠及大多数民众,可变性强的系统;富勒的理想则是以最小的材料消耗获取最大的可利用空间的方式。这种理想模型与古典时期有了重大的差异,也深刻反映出人们世界观的变化以及做事方式的转变。

当下的人们普遍有一种技术乐观的情绪,尤其在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和发展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从3G、4G到5G,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名词和概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语境里,回头再讨论理想的概念,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深知,技术本身永远不是理想的目标,它是支撑我们实现理想的手段。技术发展的方向、可能产生的结果,都需要与理想——我们心中的范型去进行不断的比对,才能产生真切的判断。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刻,我们很容易忘掉最初的理想,甚至会出现迷失的状态。本期《特别策划》以“设计的理想”为题,既有反思,也不乏前瞻。无论在哪个时代,讨论理想都离不开伦理的维度。理想的构建不是单纯的形态考虑或单向度的利益考量,理想的建构必然牵涉到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如何相处。

本人曾经教过“城市规划原理”课,课前给同学布置了作业: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理想的城市。结果令我意外,同学们的作业成果普遍带有反城市的倾向。这个事实很有意思,人们讨论理想时可能是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但这种反城市的情绪并不能真正帮助我们去解决城市问题。因此,对理想的讨论也需要我们具有一种深刻的洞见,基于对事物的全面理解来理性地提出愿景。理想的建构是在与现实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不是基于简单的理论推演,也不是出于单纯的不满和愤懑的情绪。

今年是中国共产*建*周年的标志性节点,在设计学里谈理想,还有一层意义就是不忘初心。学科的理想不能脱离更为宏大的背景: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幸福。我们既不能沉醉在技术乐观的情绪当中,也不要因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而沮丧、失去信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理想可期!

方晓风

特别策划:设计的理想栏目主持:李拓

主持人语

《理想国》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奠基石,柏拉图在书中向人们描绘出他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任何理想的实现均会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疑是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设计学者维克多·马歌林在其《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一书中审视了罗德琴科、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纳吉这三位“艺术——社会先锋派”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如何在多个设计领域,通过设计与艺术创作来积极介入社会。马歌林认为,期望他们能够获得充足的能量以改变社会体制并不现实,但他们能改变个体,也改变了艺术的形式,这些就已经是极大的成就了。对于设计而言,其最朴素的理想即是通过造物手段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谈论理想往往又绕不开“空想”“幻想”“乌托邦”这些话题或关键词,本刊设计的年度台历主题即为“设计史上的乌托邦方案”。这些“空想”并非没有现实意义,甚或反而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无数经典的设计案例即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实现理想是设计的内在动因和根本属性,这一说法并不为过。本刊年度台历所遴选的“乌托邦”案例均为建筑与空间类,本期专题邀请文章中有3篇也是这一领域的。王贵祥教授基于其个人译介与研究,梳理了建筑的理想、理想的建筑,以及建筑乌托邦等思想观念的脉络发展及相应的经典案例;王世福教授与马可·波瓦蒂副教授则分别论述了中国与意大利的城市设计与更新状况,前者倡导中国城市更新应培育美好生活导向的本土都市主义,后者则呈现了结合境脉概念、强调将场所本身作为设计起点与核心的米兰本土实践,均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在地性主张;张黎与蒙克两位青年学者分别从设计学本体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类世的设计理想及19世纪欧美铁路设计所体现的“速度乌托邦”与全球性的诞生。此外,本刊编辑还采访了本刊编委、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先生,听他讲述其个人设计实践与教学的经历与感悟,以及对当下及未来设计发展的理想与展望,并汇总成文,以飨读者。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流行,经历了如此特殊的年后,尽快结束疫情应是几乎所有人当下最大的理想。但正如马歌林所言,我们个人的努力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也无法彻底终结疫情,但如能改变个体或小的局部,让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基于理想,面向未来——柳冠中教授访谈》李拓赵华

内容摘要: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作为一门学科迟至20世纪70年代才传入中国。柳冠中教授是中国工业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的先驱人物,他一直强调,无论是设计学专业的学生还是设计师都必须具备系统性思维,高校的设计教育——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一定要培养能够面向未来的人才,且要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入手。近日,笔者采访了柳冠中教授,听他讲述其对设计在未来如何发展、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中国设计应如何走自己的道路等问题的理念与设想,谈谈自己的设计理想。

《建筑的理想、理想的建筑与建筑的乌托邦》王贵祥

内容摘要:本文从西方历史上的建筑三原则与建筑理想出发,对西方人所推崇的以古代希腊罗马建筑为基础的古典建筑作为文艺复兴等不同时代理想建筑的思想做了陈述。从西方人的乌托邦思想出发,对西方建筑中的乌托邦理念也加以了梳理。对应于西方建筑,本文谈及中国人的建筑理想与具有乌托邦特征的一些思想,以做对比。结合20世纪末的建筑思想,对西方建筑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彷徨也加以了提示。

《人类世的设计理想与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与物导向设计》张黎

内容摘要:基于人类世时代的后人类转向以及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现实,本文以“物导向本体论”作为智识资源,对“以人为中心”设计本体论进行了微调,论述了物导向设计对于实现人类世设计理想的伦理优势。尽管,从设计作为人学的本质来看,“为了人的”意义维度以及“与人相关的”意向性无法回避,但物导向设计基于物的“存余”和“撤出”等实体属性,在方法论层面为人机交互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在价值论层面确认了设计伦理“暗物质”的存在,并有助于形成

了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扁平化的设计伦理共同体,为实现穿过人类世的设计理想提供了新的价值框架。

《中国城市设计的空间理想思考》王世福梁潇亓邓昭华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西方城市空间理想的历史演变并探讨其内在精神,对比指出中国现代城市空间理想在建构中存在批判精神的缺位、原创精神的匮乏等问题;进一步剖析中国城市设计因拿来主义理论和官方审美主导而弥失空间理想,城市设计实践则存在获取城市设计创意方面的拼贴与折衷、落实城市设计实施方面的弱势与妥协等困惑,导致“中国梦”缺乏空间理想的承载。前瞻中国城市设计,本文倡导培育美好生活导向的本土都市主义,还原作为积极空间干预方法的城市设计本质,以期启发走向美丽中国空间理想的本土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设计与场所:场域特定建筑与城市更新的经验》[意]马可·波瓦蒂单靖雯

内容摘要:场域特定建筑与城市设计理念源于米兰建筑师在20世纪50年代建筑史上的贡献,结合境脉概念,强调将场所本身的属性作为设计行动的起点和核心,同时辩证地配置其他元素,是由米兰理工大学引领的米兰建筑学派的传统。本文通过对该设计理念起源与发展历程的概述、三个米兰建筑与街区更新的案例以及米兰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系ARSLab的经验分享,探讨场域特定设计理念及方法在当代意义上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价值和应用。论证了场域特定建筑与城市更新的本质——关系,将人与过去、当下和未来联系起来,而场所是辩证地建立历史、当下和未来之间关系的起点,该关系在形式中形成,在建筑材料中形成,也在建筑的现象学本质中形成。

《速度乌托邦——19世纪的铁路设计与全球性的诞生》蒙克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受到挑战的今天,我们亟需回顾并反思全球性如何在19世纪诞生,尤其是技术和设计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工业革命后的铁路设计,揭示了对这种集成机器的总体设计如何重塑人与自然和社会等客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讨论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三个国家和地区在铁路设计上的相互影响,从铁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全球性诞生中的关键环节——时空湮灭,从而为反思设计在当今全球化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启示。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华

《梦想的世界:设计史上的乌托邦方案》编辑:周志赵华

编者按: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祈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乌托邦”(utopia)一词最早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在他年写成的《乌托邦》一书中根据古希腊语虚造出来的。它具有双重内涵:一个是指福地乐土;另一个是指乌有之乡,即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完美理想化的社会。每个“桃源”的梦想都来自于对此“世”的厌恶,如同阴阳两极,彼此依存。因此,乌托邦其实也是人类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乌托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文艺复兴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60年代。由此可以看出,乌托邦思想的尘嚣一时,正代表了现实中人类遭遇全新时代时所感受到的巨大困惑。而无论哪个时期,乌托邦的梦想者们都普遍具有身体力行的特性,伴随着对社会与城市的深入实践。可以说,乌托邦其实绝不仅仅是人类的空想、幻想,而是一种照进现实的梦想,一种实践主义者的理想。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李拓

《新理想——可持续发展(一)》[爱尔兰]马里恩·麦肯罗伊·希金斯翻译:汪芸

引言:作为一种理想,可持续发展也许并不是新生事物,现如今,其势在必行的蓬勃发展已经不可否认。近年来的国际发展凸显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求,这不仅限于理想的范畴,而是作为艺术和设计实践充分融合的规范。除了通用化设计和用户体验的理想,可持续设计还要求更多的同理心,以及对道德和环境因素的考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全球视野,但是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跨越国界的相互学习以及跨学科合作的精神。我的角度是作为爱尔兰西部创意艺术与媒体中心的一位教师,我在过去的三年里,在新的设计学士学位课程项目中教授可持续设计。本文将在一个多样化的范围内分享有关艺术、设计和设计思维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研究例证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态。笔者还将考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面临的广泛社会挑战,并探讨社区行动主义、个体自理性以及社会支持在弥合“意识——行动”的鸿沟中的重要性。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图像、记忆与实验——雷磊的动画影像创作》赵毅平贾珊

内容摘要:雷磊年生于江西南昌,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年获得信息艺术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动画。从年起,他先后创作了《彩色魔方与乒乓球》《这个念头是爱》《大手啊大手,越大越好》等动画短片。其中,年动画《这个念头是爱》获得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短片奖。年,他与法国收藏家托马斯·苏文(ThomasSauvin)合作,用数量巨大的废弃老照片制作出了短片《照片回收》,获得荷兰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短片奖。年起,雷磊任教于洛杉矶加州艺术学院实验动画专业。年担任奥斯卡动画长片及短片单元评委。年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动物方言》入选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年《公园日记》入选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并获得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短片提名,也曾获多个国家电影节短片及动画奖项,并在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等艺术空间展出。雷磊的动画、影像创作与思考,对于图像意义与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于艺术家的身份认同问题的讨论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不久前,本刊对雷磊进行了专访,文章根据访谈及相关资料撰写而成。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志

《伴波斯银币出土的朝鲜三国时期鎏金盏——遂溪县边湾村窖藏龟背纹鎏金盏考》程雅娟《民国上海四大百货与民间工艺美术的商品市场特征》吴昉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田君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则的中国安全禁止标志评估与再设计》管少平苏文盛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贾珊

《纵向驱动:公共*策在城市社区花园营造中的价值及方法探索》何疏悦张靖婕熊星陈周翔《艺术介入社区更新的身体感知研究》刘承恺钟香炜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移步换景:走出宏大叙事的现代设计史教学实验》赵泉泉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赵毅平

《文化旅游与龙胜红瑶女服的衍变》武东《莆仙戏服饰背身的样式特征研究》陈秀免孔凡栋《山西部分类型传统墀头的形制研究》严文刚院校风采

栏目主持:毓勤

《可反应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巴黎的城市景观与空间生产》周彦华《山地骑耕装备设计研究与实践》皮永生段胜峰高慧敏《吉祥结图案的来源与演变考释》常红红《社会福利体系中的设计与服务——以芬兰母婴盒计划为例》李敏敏《从谷歌“AI应用七原则”看AI产品的设计伦理内涵》李丰《城市工业遗址的设计再造——以重庆鹅岭二厂文创园为例》魏婷《效率、动员与设计决策:自行车的设计社会史(—)》王胜利三峡库区重庆大宁河流域“文物IP+农产品”扶贫开发设计研究《装饰》精彩回顾

《装饰》年第1期“设计+新材料”

《装饰》年第2期“设计·抗疫”

《装饰》年第3期“大众设计”

《装饰》年第4期“设计+心理”

《装饰》年第5期“设计+管理”

《装饰》年第6期“毕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装饰》年第7期“设计+广告”

《装饰》年第8期“设计*策”

《装饰》年第9期“明代设计”

《装饰》年第10期“淄博陶琉”

《装饰》年第11期“通用设计”

《装饰》年第12期“再论装饰”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

.ne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