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夯实家门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在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师的指导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资料照片制图:朱伟

“方医生,您回来了!您可能不记得我了,5年前,我来找您看过病。”家住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居民陈阿姨很是欣喜。

方炳是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主治医师,也是上海首批参加全科规范化培训的家庭医生。“那次是你正确指导,让我恢复得很快,想来道谢时听说你读研究生去了,这次又看见你,真好!”陈阿姨在家庭医生签约书上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病难、繁、贵,这一顽疾能否缓解?在上海居民“家门口”,有一群健康守护者默默耕耘。作为全国最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之一,国家卫健委曾为上海“成绩单”点赞:本市累计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占全市总量的67%,位列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是高速发展,在全市十大服务行业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受到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全专结合:从开单配药到健康管理

不久前,小华忙着新房装修。其间体检发现肺部有磨玻璃结节,正值壮年的他非常焦虑。“找方医生看看吧?他是我的家庭医生。”母亲建议。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华来到方炳医生这里看门诊。仔细看完CT影像,方炳指着结节娓娓道来,“这是纯磨玻璃结节,不必担心。每年复查一次,动态观察结节变化即可。”小华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我也和你签约,定期找你随访。”

小华一家的信任,源自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支全专结合的队伍。方炳就是一名呼吸病学硕士。善育人才,更拥抱人才。年,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医院心内科合作开设全专联合门诊,此后,医院、医院、医院等多家二三级医疗机构。专家定期下沉、跟师专科培训、打通绿色通道,便捷、同质的医疗服务得到居民的青睐。

年,上海创新探索“医疗机构组合签约1+1+1”,“十三五”期间,慢性病患、老幼、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77%。像小华这样的60岁以下市民,占比从年的25%提高至年的49%。年,上海率先推出“长处方”,年,又推出“延伸处方”,今年以来,累计开具延伸处方约54.3万张,为居民用药需求保驾护航。

日趋深度老龄化的社区里,“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成为重中之重的需求。作为首批46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之一,上肢康复机器人、天轨等“新事物”在“家门口”与虹桥街道居民见面;中医主任医师陈丽敏作为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将传统手法带到社区。

68岁的殷阿姨年因肾病摘掉了左肾,两年后又因乳腺癌进行放化疗,再加上陈年腿伤,连穿袜子这样的小事自己都完成不了。在病友介绍下,她将信将疑来到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次次针灸后,殷阿姨就惊喜地发现,腿不抽筋了,晚上也能睡着了。

“以前大家说,医院留不住人才、留不住病人。但这些年来,好医生越来越多,和我们就像家人一样。”正如殷阿姨所说,平日“简、便、验、廉”的治疗,紧急时“有呼必应”的守护,让大家“用脚投票”,留在“家门口”。

医教结合:扩大服务人群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距离市民最近的医疗机构。”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说,“医务人员全力抗疫、全面开诊,密织网底,夯实居民‘区域内’与‘家门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目前,上海每万人全科医生超过4名,在做强社区全科基础上,更叠加儿科、心理等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级。

过去十年间,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十四五”期间,新的蓝图又徐徐铺开:在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中心”已如火如荼开展。除了针对“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的能级提升,教学中心、视觉健康中心让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更深、外延更广。截至目前,中心共有12名医师获得全科带教老师资格,已先后带教医院全科规培生19名、医院中医全科规培生26名、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见习学生63名。

不久前,4岁的贝贝被父母带来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问诊的是市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许琰。经检查,孩子裸眼视力右眼0.25、左眼0.1,且有复性远视散光和弱视。经过20次康复训练后,贝贝双眼视力如今已经恢复至0.5。自去年6月1日,市眼病防治中心视觉健康中心虹桥分中心成立后,作为本市首家社区儿童视觉健康管理中心,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级优质专科资源也在此进一步下沉。

未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还将走出怎样一条路?“有精英团队、有优势学科、有服务品牌、有文化底蕴。”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钱宁满怀信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