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国 https://m-mip.39.net/fk/mipso_5509114.html“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你为什么选择我?”
“这个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回答了吗?”
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时说的一段话。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梁思成和林徽因谈恋爱时,梁思成还有竞争对手,而这场竞争是以梁思成的成功而告终,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而那个竞争失败的人就是著名的诗人徐志摩。
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来到了欧洲。林长民带着女儿是为了让林徽因多观览外国事物增长见识;要林徽因在他身边能领悟他的胸次怀抱;要林徽因暂时放下家庭烦琐生活,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为此,林长民带着徽因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的一些城市。
但,除了带着林徽因游览之外,林长民更多的时间要用于各种应酬。而这个时候,陪伴林徽因的,就只有空虚和寂寞,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她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实在太闷了,有时会闷到不能不哭。
伦敦的秋天,是湿漉漉的雨季。林徽因盼望在这烦闷的、下雨的日子能有点浪漫的事情发生——突然有人叩门,进来一位聪明有趣的年轻人,坐在她的面前听她讲述自己的心事,或者是他们一齐坐在楼上书房的壁炉旁,他给她讲故事,她做着所有这个年龄女孩子的梦,渴望着有一个理想中的人物来爱她,想着想着,这个人便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徐志摩。
年的11月16日,从早上到下午一直是雾蒙蒙的天气,一个叫徐志摩的年轻人来拜访林长民,和他一块儿来的还有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的留学生张奚若。在林长民和这两个年轻人亲热地寒暄、交谈时,徽因照例是端上茶点,在一旁听他们说话。她没有想到,这个肤色白皙、戴一副圆眼镜的青年男子,从此会闯入自己的生活。徐志摩见到林长民,很快就成了相见恨晚、无话不谈的朋友。
随着与林长民交往的深入,徐志摩和徽因也熟了起来。他发现,这个梳着两条垂到肩膀的细细辫子、像个不谙世事的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不仅长得俊秀可爱,而且是个可以对话的朋友。他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林长民,林长民不无骄傲地说:
“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徐志摩发现林徽因读书很多,他们常常谈及一些作家作品。这些谈话让他兴奋。他感到,林徽因的可爱不仅在她的外貌,更在她活泼跳跃的思维,明澈清新的识见。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悟性超出了她的年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徐志摩发现自己来林寓不仅仅是为了找林宗孟,而是想见到徽因,想和林徽因说话。慢慢地,徐志摩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小7岁的姑娘,而这时,他已经是一位2岁孩子的父亲。为此,徐志摩向他的妻子张幼仪提出了离婚,而林徽因这边呢,面对徐志摩热烈而率真的感情追求,她不知所措了。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林徽因只有16岁,所有的感情体验,包括慌乱的眩晕、喜悦、害怕、羞涩、疑虑、担忧,对她来说都是第一次。她还不太区分得清,在她对徐志摩的感情里,有多少是友情,多少是异性间的倾慕。
在最初的慌乱过后,林徽因沉静了下来。面对自己的心灵,面对自己真实的向往,幻象消退了,愿望清晰了,她沮丧地对自己说:“这怎么可能呢?”她难过地反省着自己:当初,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才可能跟他无顾忌地交往,自己怎么可能去做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童年往事历历在目,不完善的家庭生活给母亲造成的伤害、给她自己造成的伤害已成为一种感受事物的方式,沉淀在她忧郁的气质中。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简单地说一下林徽因的童年经历。林徽因是父亲林长民和母亲何雪媛结婚8年后的第一个孩子。徽因很小就知道,父亲不喜欢母亲。母亲的心很苦,母亲常常背着人哭。林徽因的母亲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商人家庭,14岁嫁给林长民做了二夫人。林长民善诗文,工书法,儒雅风流,才华超群;而她却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旧式妇女。从小生长在商人家庭的她既不懂琴棋书画,又不善操持家务,所以,她既得不到丈夫的疼爱,也得不到婆婆的欢心。
何雪媛为林长民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徽因和小女儿麟趾。林长民对两个女儿疼爱有加,对她却始终十分冷淡。小女儿麟趾因病夭折后,林长民又在上海迎娶了年轻美貌的三夫人程桂林。从此,徽因的母亲就过着被丈夫冷落遗忘的生活。当时徽因母亲才31岁。林徽因唤程桂林为“二娘”,程桂林为林长民接连生下了几个孩子。程桂林和她的孩子们住在前面的大院,林徽因和她的娘则住后面的小院。林长民回家后,总是呆在前院,而林徽因只要一去前院,回来就会听到母亲的数落。她数落前院,抱怨父亲。她边数落边哭,哭自己命苦,哭死去的温顺的小女儿。每当这时,徽因心里就交织着对父母又爱又怨的复杂感情。她爱父亲,却怨他对母亲冷漠无情;她爱母亲,却恨她在抱怨和嗟叹中使父亲离开得越来越远;她爱那些同父异母的弟妹,却又小心翼翼地怕伤了母亲的心。
有这种情感经历,林徽因害怕张幼仪和她的孩子将来会走自己的老路,那种滋味太难受了,林徽因不想有人因为自己而承受这种滋味。更何况,出身名门、从小跟着祖父母生活的林徽因,是在传统的伦理教育中长大的。尽管读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但她单纯的生活阅历、她高傲的性情以及她的理性都使她不会去做任何与传统、与家庭的名望相悖的事情。后来,林徽因曾冷静地说: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年秋,林长民出国考察的时间到期。林徽因便随父亲乘海轮归国。而这段“点不断理还乱”的爱情也就此结束,在以后的岁月里,林徽因始终与徐志摩保持着朋友间真诚而纯洁的情谊,她对徐志摩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使她永远拥有徐志摩的敬重和挚爱。
说完了林徽因和徐志摩,咱们再来说林徽因和梁思成。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公子,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之前,在两个家庭的往来中,他们就互相认识了。那时,思成已经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学制8年,年,梁思成毕业在即。这一年,他21岁,比林徽因长3岁。在父辈的安排之下,他们由相识而相爱了。
以倡扬变法维新闻名于世的梁启超和立宪派著名人物林长民都曾是声名赫赫的政界名流,又都是儒雅旷达的文人名士、不堪忍受官场污浊而急流勇退的社会贤达。他们之间以才识超群、情趣隽逸而结为挚友。在这两位挚友看来,这门儿女亲事是门当户对的。
而林徽因呢,她喜欢和陈思成在一起,他们无论是出身教养还是文化构成都有太多的相似,性情、趣味的相投使他们的交流十分默契。常常是林徽因笑谈之中看到陈思成眼里闪烁着调皮的火花,就知道陈思成已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还有许多时候,陈思成对林徽因讲述着什么,林徽因会感到惊异,这正是自己想说的话,怎么就让他说出来了呢?这大概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精神的交融和互相砥砺使他们觉得彼此的心贴得很近。陈思成并不十分长于言辞,但他却具幽默感。他不动声色的谐谑,常常让林徽因忍俊不禁。陈思成也并不高大,但他的笃诚宽厚却让徽因感到踏实而心安,这大概就是“吾心安处即吾乡”。
梁思成和林徽因
林徽因沉浸在爱的幸福中。她第一次知道,真正的爱可以让心变得像白云一样轻柔。温情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她想诉说、想欢笑、想歌唱,想把这欢乐带给每一个人。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欢乐,这欢乐来自灵魂。由于从小生活在不幸福的母亲身边,徽因的内心积淀着忧郁和悲哀。两心相许、真挚深情地去爱一个人和被人所爱,是她从少女时代就有的梦想和渴望,而思成让她的梦幻成真。爱使寻常的事情有了灵性,爱使普通的日子诗意葱茏。发自内心的喜悦冲洗了岁月深处积淀的忧郁,生命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这还不止,在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这让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的感情更上一层楼。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郎才女貌,门第相当。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梁启超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你说这两人最终没有喜结连理,那还有天理吗?于是,在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相恋5年后,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了婚礼。
说完了林徽因和梁思成,我们在来说林徽因和金岳霖。说到这,有朋友不明白了:“前文中没有提到金岳霖,那林徽因是怎么和金岳霖扯上关系的呢?”这还要归功于徐志摩。怎么回事呢?从年起,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由此,金岳霖被徐志摩带到了梁林家中,参加沙龙聚会,慢慢地,金岳霖被林徽因的才情所吸引,并且爱上了他,而林徽因呢,竟然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金岳霖,那一刻她迷茫了:“我怎么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呢?”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她将心中这一荒唐的感觉告诉了梁思成:
“我爱你,但,我也爱上了金岳霖!”
很难想象林徽因把这一事实告诉梁思成后,梁思成是什么滋味。为此,梁思成一夜未眠,第二天,梁思成跟林徽因说:
“如果你选择老金,那我会祝你们幸福!”
也许,梁思成那一刻心中想的并非口上说的那样洒脱。但,他爱她,所以,他希望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快乐地活着!由此可以看出,梁思成爱林徽因,是爱到骨子里去了!后来,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
“看来思成是真的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结果,金岳霖为林徽因一生未娶,把爱埋藏在心底,默默地守护了林徽因一生!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好了,故事讲完了,咱们再回到题目:林徽因为何选择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或是金岳霖?
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我已经在文中写到了,至于为何没选择金岳霖,因为那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结婚了,她已经成为一位妻子和母亲,她有自己的家庭责任,当然,这也归功于金岳霖这个人特别的君子,如果有来生,只愿:他未娶,她未嫁!